关于加强对电动(瓶)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的建 议

发布时间:2024/8/14 15:56:59     发布者:本站     浏览量:

关于加强对电动(瓶)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的建  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动(瓶)车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许多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家庭电动(瓶)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然而,因电动车充电而引发的事故却逐年增加,给电动车安全充电敲响了警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1、电动车需要经常充电,加之为了防丢,在没有车棚与充电设施的小区,用户一般都将电动车推到住所内停放并充电,停放地点一般选择在楼房第一层、走道或楼梯间。一旦发生火灾,火焰和烟气很快封堵建筑的安全出口、逃生通道,造成楼上居住人员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2、电动车一般都是白天使用、晚上充电。一般充电时间 6-8小时左右即可充满,如果过充,会造成电瓶与充电器发热,甚至发生燃烧。但是一般人晚上充电都会充一晚上,结果就会引起火灾。

3、有时候,用户居住在高层,需要接上长线进行充电,但是由于电线绝缘老化或者没有接好线,结果导致发生短路引发火灾。

建议:

1.一是新建居民小区在规划审批时,严格按比例提前做好小区停车场充电设施的配套设计,并研究和出台住宅小区充电设备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做好规划设计衔接。二是规范小区电动车停放区和建筑物理隔离,设置报警装置和灭火系统。

2.新建小区在规划之初利用科技手段禁止入户上楼,对已建小区根据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加快建设或改建充电设施,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充电、停车场所,以满足小区居民充电需求。

3.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公益宣传,利用“报、台、网、微、端、屏”等融媒体平台,宣传引导禁止。二是小区物业加强宣传教育和服务监管,规范电动车充电停放管理,加大小区巡防检查,发现在住宅小区私拉电线或占用楼道、通道、安全出口等区域违规充电、停放电动车的行为依规给予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多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停放充电和偷盗电动车的惩处力度。做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起火后迅速引燃车辆及周边可燃物,短时间火焰可吞噬单元楼甚至整栋建筑,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群众虽然知道风险和危害,但心存侥幸,以小区没有充电的地方、没有停车棚、担心被盗等理由推托。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