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7/28 17:21:30 发布者:本站 浏览量:
关于加大对乡镇卫生院支持的建议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以维护辖区内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是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可以说,近十年来,乡镇卫生院获得了迅猛发展,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提高,但对照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要求,对照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目标还有着一定距离,与群众的健康需求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乡镇卫生院持续稳定地发展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先天不足”
虽然近几年通过国家“强基层”的资金投入和建设,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院容院貌有了明显改变,但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基础设施和检查设备陈旧。比如,有的病房住院条件老旧且卫生脏乱差,无法满足新时代患者的就医生活习惯需要;有的乡镇卫生院辅助检查仅有血常规、心电图,其他如B超、CR虽有设备但无人用成了摆设,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像比较常用的CT、经颅多普勒等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都是没有的。长此往复,患者只能舍近求远去城区大医院检查,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二、人才短缺薄弱
乡镇卫生院存在人才短缺、空编、人才断层等问题。经了解发现,多与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及发展空间有关。比如迅猛扩张发展的城区大医院,使得基层稍有拔尖骨干人才就被掐尖,难以使真正的人才留在基层;健康扶贫、家医签约、疫情防控、疫苗接种、下乡、检查、督导、创建、评比活动……使得基层医务人员应接不暇,有的人则选择离开基层。
三、绩效考核动力不足
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差距不大,等同吃大锅饭,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得多承担的风险也多,于是出现人浮于事、推诿病人等现象。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下降,一些原先开展较好的外科、产科、五官科等特色科室逐渐萎缩关门,基层群众便捷度、满意度下降。
四、新冠疫情出现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及后来疫情的常态化,乡镇卫生院大量医务人员被抽调到“两站一口”、医院预检分诊点、隔离点等从事测量体温、查“两码”、核酸采样、流调等工作,使乡镇卫生院住院及门诊病人进一步减少。
五、重预防轻诊疗
有些乡镇卫生院大部分精力放在公共卫生服务上,对临床方面不够重视。比如抽调临床医务人员花费大量精力下乡进行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扶贫、公共卫生等相关工作。频繁抽调导致临床医生难以专心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临床医疗业务下滑甚至不能正常看病,无法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需要相互成就、互相促进。
六、在发展中尚存在医保政策瓶颈
一是医保政策无论是报销比例还是费用结算没有给予乡镇卫生院较大的倾斜,导致客观上存在患者“逆向流动”的现象;二是乡镇卫生院用药有着诸多限制。患者在执行双向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康复时,部分药品限制使用,使得患者无法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三是医疗服务价格急需调整。由于乡镇卫生院是一级医疗机构,实际制定的收费标准远低于二三级医疗机构,但在实际医疗服务过程中,乡镇卫生院的成本支出基本与二三级医疗机构持平,由于收费标准较低,基层医务人员没有工作动力。
以上是乡镇卫生院普遍遇到的困难,请在基础设施投入、充实专业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关心关注,加大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