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7/18 10:48:25 发布者:本站 浏览量:
关于建设辉县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示范园的建议
2022年10月8日,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南省酸辣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计划明确:到2025年酸辣粉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的目标,提出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成集原料种植、产品初加工、酸辣粉制作、健康高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强链。这对于我省酸辣粉产业发展是一大利好。近年来,我结合河南省红薯种植、酸辣粉加工生产现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建设河南红薯产业集群的建议》。现结合《河南省酸辣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就“建设辉县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提出如下建议:
红薯,作为我国主要杂粮作物之一,有着较长的栽种历史。近年来,随着红薯低糖、低热、低脂肪的营养学特性以及高居食物榜首的抗癌保健作用被消费者认知,红薯市场供需两旺。目前,红薯已广泛地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能源等多个领域,相关产业链产品多达30多种。加工产品主要有方便薯片、薯条、薯脯、薯泥、精制淀粉、粉条、粉皮、粉丝、酸辣粉、红薯叶脱水蔬菜、膳食纤维果胶、蛋白粉等。尤其是淀粉及淀粉衍生的产品,在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已获得广泛应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红薯以丘陵山坡地和平原旱地为主要种植区,我们河南省的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特别是在豫北、豫西偏远山区,红薯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比小麦、玉米的产出效益还高。经调查了解,在红薯主产区薯农种植红薯成本约700元/亩,应季鲜食红薯销售大约1元/kg,每亩按产量较低水平2500kg计算,纯收入1800元/亩;经贮藏错季销售可达2元/kg以上,净收入4300元/亩以上。以辉县市一家红薯酸辣粉生产企业为例,2021年生产酸辣粉实现产值4.5亿元。每5公斤红薯可制得1公斤红薯淀粉,可加工出12碗酸辣粉,市值96元,其增值幅度达20倍,带动了红薯相关产业发展,如种植、加工、调味品、包装印刷业、运输业乃至电商零售。当前,在新乡辉县,占地2000亩的“裴寨产业园”,正在建设以红薯科研、种植、深加工和电商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园区,计划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标准化酸辣粉生产线、薯类工程技术推广中心、脱毒育苗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田、跨境电商展示销售中心、淀粉精深加工线等。建成后每年可加工10万亩红薯,年产值达30亿元。
我们到新乡市辉县市太行山区一带就红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经调研分析,发展以红薯产业为主导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有三大优势:
一是主导产业突出,具备较好基础。红薯产业链条长、且增值潜力大,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食品需求,小作物已经发展成大产业。近年来,新乡市辉县市太行山区一带把红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建成了集种植、加工、研发、生产、电商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下一步,将作为主要发起地打造产值百亿的河南省红薯产业集群。
二是联农带农机制健全,富农成效明显。在辉县以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形式,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形式让广大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红薯产业带动豫北太行山区15万群众农民持续增收,扩大农村就业,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
三是园区集成了多项政策,能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辉县市张村乡裴寨产业园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破解了土地瓶颈,发展产业有了空间。以红薯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强镇落户张村乡。河南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等政策先后落户园区,这些政策更有利于把红薯产业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以上建议,恳请各级领导实地调研,科学论证,给予重点扶持,通过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