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3/20 8:50:59 发布者:本站 浏览量: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议案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交往的深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有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他们出现心理障碍行为异常或人格缺陷,甚至严重偏离人生轨迹,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近年来,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约有三到五千万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随着就学压力的增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习压力大。相关统计表明,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是学业压力,将近一半的学生自杀是由于学业。而学业压力又与现行教育评价与管理体制造成学业高压状态相关。
二是身心发展不成熟。青少年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变化剧烈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使得他们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同时他们要面临考试、升学、交友、恋爱等诸多人生选择,各种身心矛盾和众多心理欲求,容易感到失望、痛苦、悲伤、激愤等负面情绪和严重挫折感。心理的不成熟加上情绪的复杂容易出现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另外,部分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或冲动、偏执,耐受力差,也是导致其一个普通刺激就难以承受的原因。
三是家庭关系影响。经调查,青少年心理危机爆发集中在家庭场景,多源于亲子矛盾激化。
四是学校现有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健全。由于现有的人才资源不足,水平不够,导致大量的学校心理老师只能完成机械的填表工作,而不是深入青少年群体,给予其心理方面的关爱。
综上问题,特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卫健、民政、共青团、妇联等多个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针对青少年群体,积极营造珍爱生命的浓厚氛围,倡导正面管教等科学育儿方法。
二、在教育评价与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完善方面下更大功夫。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化、综合化,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还有自己的归属感和生命价值。
三、加强学生心理干预和自杀预防机制建设,围绕生命保护,构建新的工作系统。
四、积极开展全方面的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专家指导、短期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社会义务培训等阵地,对中小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育儿观念。